隨著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(FIT)的實施,使用太陽能、風力、水力、地熱、生物質的發電設施也已日漸普及。特別是在大型的太陽能發電廠(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廠)部分,由於設立的設施遠遠超出了策畫人政府的預測,因此可想而知,收購價格也大幅下滑,使得該事業減速。
然而,觀察已經落成的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據地情形可知,為求獲取廉價用地,據地多為山林地,從事砍伐樹木、整地工程的開發行為不在少數,而這正是本末倒置的行為!
砍伐吸收二氧化碳(CO2、溫室效果氣體)的樹木所為何來?防止地球暖化的目的又何在?
根據NEDO可再生能源白皮書(第2版)指出,「水上空間(湖沼、水庫水面)」可引進的潛在電量推估為38,797Mw(38.8Gw)。這是僅次於農耕地、棄耕地,第3大的可引進潛在電量。
針對國家訂定為2030年目標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(太陽能發電部分)53Gw, 2016年設施實際運轉成果約在18Gw,達成率僅為34%,距離目標仍有一段距離。面對此一情況,加上近來受FIT價格下滑影響,設施運轉容量持續鈍化,蓄水池太陽能發電的將來可說是充滿希望。
蓄水池指的是,主要以儲存、供應農業用水為目的建造的儲水池。這是江戶時代末期,古人為了發展農業而推廣的灌溉技術之一。
正因如此,蓄水池的維持、修補、修繕等管理,是由接受供水的農家或農業團體負責。
在農家的繼承人或農業工作者為數眾多時,並無問題,但近年後繼乏人,且因課徵金額增加,再加上農業團體的式微,不時可聽聞農業團體反映,他們深為籌措蓄水池的維護管理等費用所苦。
蓄水池太陽能發電透過結合能源產業與農業,遏止農業衰退與農家後繼乏人的現象,並能防止地球暖化,預期可發揮一石二鳥,甚至於三鳥的功能。
支援農業團體創造自有財源
蓄水池需要維護管理,這些費用目前是由行政機關撥出的補助款,或由土地改良區、水利會、財產區等團體負擔。但隨農家後繼人逐漸減少,費用負擔逐年沉重,因而蓄水池維護管理者確保各自的財源,成了當急之務。
針對漸成包袱的蓄水池,本公司推動多目的使用,以減輕農家負擔,並支援農業團體創造自有財源。